想让宝宝聪明、早点开口说话,1岁前应该多做这样的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婴幼儿 -> 想让宝宝聪明、早点开口说话,1岁前应该多做这样的交流!   
想让宝宝聪明、早点开口说话,1岁前应该多做这样的交流!
  • 经常有妈妈问我,“要怎么让宝宝早点开口说话”。

    当年我也是着急的。

    儿子会叫第一声“妈妈”前,我经常忍不住会问问他:“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妈妈讲话呀”?

    虽然很明白,宝宝的语言爆发期是在2岁左右,但还是会很希望他能早点开口说话。

    而且,如果宝宝迟迟不肯开口说话,我们还是免不了要焦虑的:

    虽然是亲生的,但毕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偶尔也闹不明白他依依哦哦是在说什么。而我们一直听不懂“火星语”,娃是会被气到哇哇大哭的……头疼!
    还有,免不了会被三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花样炫娃”,“哦漏,你们家娃还不会说话啊,我孙子一岁多就会了……”。虽然被说说,咱也不会多长两斤肥肉,但会烦。
    甚至,还会暗戳戳地担心他是不是比较迟钝,不够聪明?
    再说,从脑发育上说,宝宝左右脑的连接在6岁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是可以加强这种连接的,这对他大脑发育是有好处的。

    而且,流利的语言表达,也能帮助宝宝增强自信、建立更完善的人格。

    所以,给宝宝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们早点开口说话,还是很有好处的。
  •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羡慕那些能把话说地特别高明的人。他们的言语特别有魔力:娓娓道来就能把话说到人心去,在哪儿都是光芒四射,到哪儿也都吃得开。

    老一辈的人总说:能说会道的孩子,未来都不会差。

    这是经验之谈。

    但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在人的各种智力中,语言智力被列为第一种智力,是比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都更为重要的能力。

    那么,怎么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呢,不如先定个能到达的小目标——让他早点开口说话。
  • 在很多方面,在1岁前,宝宝的发育是有它们自己的时间的,基本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

    但在开口说话这方面,却不一定,我周边的宝宝,有的9个月就开口说话了,也有到28个月还一言不发的。

    宝宝什么时候开口说话,和遗传有关系,也和后天教养有关系。

    想让宝宝早点开口说话,做好这五点就行~

    1、相信我们的宝宝

    坚信我们的宝宝能听懂能学会,能听懂能学会,能听懂能学会。说三遍,因为这个很重要。

    很多人误以为小宝宝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他都不懂,其实不然,1岁前的婴儿是世界公民,他们拥有成人所没有的天才语言能力,能区分所有语言和所有声音,只要你有说,他们都有在听,在学,这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2、多和宝贝交流

    电子保姆(手机、电视等)再好,也比不上爸妈说几句话。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帕特里夏·库尔博士及其团队曾进行一项著名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让孩子进行语言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宝宝只能通过真实的人才能习得语言。除非爸妈陪着一起看电视,并且有交流。
  • 保证大量、持续的语言输入

    想要让宝宝开口说话,得先让他明白这个声音是什么样的,它又代表着什么。

    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刺激,大脑通过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储存,然后才能实现输出。

    1在日常中尽可能事无巨细地描述,这是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

    我们生活中,目之所及处的所有一切,正在进行的所有动作,都是宝宝的语言教材。

    比如瓜瓜刚出生那会儿,每次给瓜瓜穿衣服,我都会告诉他:

    “妈妈现在要给你换衣服咯,2分钟就好咯,好,你先躺下,好嘞,抬下左手哦,好,非常棒,现在要右手,ok,妈妈现在给你扣扣子,1个,2个,3个,4个,大功告成,谢谢你哦”
    洗澡、喂奶、换纸尿裤,出门、坐车……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我都会很详尽地告诉他,我们正在做什么。

    苹果、香蕉、草莓、提子、灯、花、电视、书……我有注意到的所有物件,我也会一一指给他看。
  • 1岁前的宝宝,对声音的统计是很敏感的。他一边专心听我们说话,一边会暗自进行统计,而他们吸收的语言统计数据,都在改变着他们的大脑,刺激听觉区域及其与大脑其他区域的联系。

    而且,这同时也在构建他的认知体系、帮他建立对这个世界的熟悉感和安全感。因为,人对未知,是有恐惧和交流的。
  • 2坚持亲子阅读。

    我们日常口语中所用的词汇量和语法是有限的,通过绘本阅读可以弥补这个部分的缺失,大量的阅读可以训练出更高阶的语言能力。

    而且,聆听文字与感受被爱之间的联系,为以后长远学习历程奠定了最佳基础。没有一个认知科学家或者教育研究者可以设计出比这个更好的方案了。
  • 当然,亲子阅读的好处绝不仅止于此。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大脑的训练,阅读中遇到的新词都会被大脑分析语义并保存在短期记忆中,塔夫兹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部教授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Wolf)在《普鲁斯特与乌贼》中说到:

    5岁以下的儿童听故事的频率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阅读能力。
    语言贫乏家庭的儿童与来自语言丰富家庭的儿童相比,他们接触到的词汇量差距大约是3200万。
    在入学前已经听过、用过数以千计的词语,并能在大脑中理解、分类、记忆这些词语意义的儿童,入学后一定会感到游刃有余,反之……入学后经常有挫败感。

    3可以除了名词之外,有意传授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

    孩子爱哭闹、爱说“不”,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不懂表达,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不想要的东西。如果我们可以事先就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就不用每次都连蒙带猜地揣摩他的意图,那可就太省事了。

    每次在超市、餐厅、游乐园等场所遇见那种小手一指,妈妈要是不能马上意会并满足他需求就大哭大闹的宝宝时,我就好想跑上给她推荐几本绘本。
  • 4、强度适当的咀嚼训练

    口腔,是语音的制造场所,唇、舌、齿、腭等咬字器官的配合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声音质量。

    而口腔运动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咀嚼就是最基本的锻炼方式。所以,要想宝宝吐字清晰,进行强度适当的咀嚼训练这是很有必要的。

    这项训练可以从宝宝6个月可以添加辅食之后开始。

    6-7个月,可以给宝宝喂米糊、果泥、蛋黄、菜汤等泥糊状食物(类似酸奶的细稠度),给宝宝机会训练口腔的动作。
    8-9个月,让宝宝进食半流质或半固体的食物,比如蛋羹、豆腐、粥等。
    10-12个月,就可以喂食软面条、蔬菜粥、肉粥、肉泥、蒸蛋等。

    5、爸妈也要耍点小心机

    各方就绪之后,不妨耍点心机,让孩子主动运用学到的语言,也就是开口说话。

    按照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程,宝宝在7个月后就能发“爸爸、妈妈”等复音,也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这个时候,让孩子愿意开口说话就特别重要了。

    1先从鼓励点头,说“嗯”、“要”、“对”开始。

    这是从肢体动作过渡到语言表达的很重要的过程。

    当孩子用咿咿呀呀、指指点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可以通过“瓜瓜,想要橘子,是吗”这类问题鼓励孩子做简单的回应。

    如果他真的做出反应之后,那就可以继续引导他说出难度更高一些的词汇,比如“诺,给你橘子,瓜瓜下次还要’橘子’,就自己和妈妈说’橘子’好吗?”,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不断地重复这个“橘子”这个字眼,对他掌握这个词的发音是很有帮助的。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哦,和宝宝再多重复几次,一定可以。
  •  
发布者:嗨皮老师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数据,请稍等......